首页

美脚优美之家

时间:2025-05-29 10:01:08 作者:AI如何重塑出版业?专家学者探讨转型之路 浏览量:27394

  中新网深圳5月28日电 (记者 蔡敏婕)“推进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是选择题,而是时代必答题。”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办,在AI浪潮下,如何利用AI赋能,革新传统出版业,重塑融合出版新业态,成为与会人员论道的焦点。

  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看来,数字化最大的意义,是形成新的业态。“所以,出版业的技术应用,必须聚焦在产品与产业创新上,加快专业化、垂直化、体系化内容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表示,在各种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崛起、传统教材市场份额不再具有优势的今天,教育出版若不能和算法驱动有效融入,将面临用户黏性的流失,甚至将面临“渠道失语”的困境。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在技术和出版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注重产业向新、价值向善、眼光向外。产业向新即用新技术满足出版需求;价值向善是商业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眼光向外指的是出版需要注重海内外文化内容的融合。

  阿里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媛也提到,大模型本质是“规律的熔炉”——AI是从数据中提取规律,而非机械复制,数据不再仅是资源,更是驱动决策的生产要素。袁媛提出“快慢思考”融合的AI进化方向——既保留创意灵感,又提升事实准确性,为人类创造力装上“加速器”。技术不再是外挂工具,而是生态重构的基因。

  当天论坛现场,“内容为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内容。”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强调,要通过立体化开发,将单一图书转化为产业链,最终形成生态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肖风华称,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高质量内容。随着AI进入“结果导向”阶段,专业、精准的垂类数据成为技术进化的“养料”。出版行业能提供的高质量内容在未来会与技术共生,成为技术本身,具有革命性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内容生产多元化带来诸多挑战,出版社必须拥抱技术,以应对读者需求的升级,在信息过剩时代,要突出内容生产,以精品供给构筑发展优势。

  “未来,没有一个人能忽略AI的存在,AI扑面而来,彻底改变了儿童内容行业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关系,也重构了儿童内容的生产逻辑。”“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说,过去,内容创作主要对象是受众,但现在,创作者要让AI理解创作意图,产出不同风格的内容方案。这时候,内容创作者就不只是编剧了,对于内容创作和出版人来说,“AI是工具,互动是手段,成长是目的,孩子是主角”。(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孟涛: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武术在海外“落地生根”?

不久前,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凝结着广大建设者改革创新的不懈努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外交部:希望域外国家不要给台海和平稳定制造麻烦

进入国台办官网,可通过首页右侧“专题”栏目或浮动窗口进入“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页面。内含五个版块,分别为“清单在列的‘台独’顽固分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有关表态”“法律文件”“举报清单在列的‘台独’顽固分子线索和罪行”“举报犯罪严重的新‘台独’顽固分子”。页面下方公布了线索举报邮箱。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丨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拍到了什么?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高清大图|习近平主席抵达喀山 再启元首外交时间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重点打造200个高校思政类公众号,2023年发布“10万+”文章近1100篇,阅读量达6.6亿次;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等连续3年举办“云上大思政课”,全网流量累计超过100亿次……线上线下共绘育人“同心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中关村U30启动2024年度招募选拔 新增未来产业方向

此外,活动现场,天津戏剧博物馆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还举办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将在思政教育、文创设计、志愿服务等领域深化“馆校”合作,建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博物馆与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